红周刊
年初以来,横空出世的AI超级概念股持续反复轮动,这吸引了包括公募资金在内的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在公募基金披露的一季报中,不少基金经理加码AI,但也有基金经理“恪守”非AI领域的本业,比如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等。
事实上,在AI股“表演”的背后,分化也已经出现,一众业绩难堪的AI股开始被资金抛弃。而与此同时,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的不少公司却纷纷交出了一份喜人的业绩“答卷”。
那么,哪些赛道股值得长期布局坚守?五一长假之际,特将《红周刊》近期采访的多位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观点进行归纳,以飨读者。
富国基金王园园:
《红周刊》:对于经济复苏,大家首先还是看消费,但国人更倾向储蓄,目前对于复苏还存在分歧,对此您怎么看?
王园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当前大家更关注消费复苏的情况,投资和出口都是边际动能。而之所以倾向储蓄,主要是对未来收入不稳定的预期。虽然场景回来了,但消费能力被不同幅度地削弱了,消费意愿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减弱。如果接下来对经济、消费的刺激政策会持续,未来信心会慢慢恢复的。
我们重点还是在找到好的消费投资机会。以后的消费投资里面可以更关注供给侧,无论复苏的强度如何,供给侧上只要有一些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购买的踊跃度和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近三年已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所以接下来的消费投资,仍然可以更多从供给侧挖掘。
《红周刊》:大消费里边有一些好公司如白酒龙头,复盘看啥时候卖掉都是错的,您如何看呢?
王园园:这是因为近几年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