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0月9日的收盘,共有250家中国内地公司在美国上市,即所谓的中概股,总市值高达2.17万亿美元。其中,总市值最大的中概股是阿里巴巴,高达8109.88亿美元,第二大市值的中概股则是中国移动,其余则包括京东、拼多多、贝壳、中国人寿、网易、中国石油等。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至2010年,国内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急需资金来发展,同时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好转,各国经济逐渐复苏,导致在2010年之前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达到了历史峰值,掀起了境外上市浪潮。第二阶段是2012至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案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废除了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诸多条件,简化了审核流程,也同时在国内A股关口的情况下导致了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数量的显著增长。第三阶段则是2017年以后,这个阶段中,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再次迎来小高峰。
为什么中国公司会选择在美国市场上市呢?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局限少,周期短。美国上市政策采取的是注册制,对需要上市的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很适合处于快速发展急需融资的各类公司。比如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京东、优酷、融360,在国内无法满足连续三年盈利而无法在A股上市,而在美国市场就能够上市。此外,在美国的上市周期比国内短,有些高科技公司在美国上市快的甚至只需要4个月,而在国内IPO等三四年却不奇怪,对于这些高科技公司来说,早就错失了发展良机。
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15家中概股先后进行或准备进行私有化退市或者赴港第二上市的操作。A股市场建设逐渐完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未来将会全面注册制,使得美股、港股、A股之间的IPO规则差距缩小,而A股有更高的市值和市盈率,更有吸引力,因此在A股上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