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SEC正在推动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国外公司提交审计底稿。而实际上,许多海外公司都将审计底稿视为属地管辖事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副教授黄钟伟表示,SEC和PCAOB早已对中概股开展了十多年的审计底稿核查。因此,中概股公司和投资人在海外上市时应当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风险预估。
然而,随着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实施,审计底稿核查已经从行政部门升级到法律层面,这进一步提高了中概股维持发售影响力的可变性。黄钟伟认为,这可能会给中概股的并购重组带来阻力。
尽管如此,在3月16日金融业平稳发展趋势联合会工作会议上,中美双方已经达成了一些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国政府部门再次允许一些公司到境外上市。虽然这些好消息对销售市场产生了短暂的正面影响,但市场环境动荡不安,全世界项目投资心态也在变化,美洲区的IPO也受到了一定危害。安永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洲区的IPO买卖总数和筹资额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对于被列入待定审计名册的公司,该如何自救呢?黄钟伟表示,根据HFCAA,只有经过三年仍不符合PCAOB的审计规定,才会被SEC列入明确审计名册并摘牌。因此,被列入待定审计名册,并不意味着公司会被直接摘牌。公司可以在15个交易日的上诉期内积极主动起诉,还可以考虑拆换审计组织,或者更改发售地址。同时,中美两国监管部门也在就中概股的审计问题积极地开展商谈。
总的来说,中美双方正在努力解决审计问题。中国证监会国际部责任人表示,易会满主席和SEC主席已经三次举办视频会议,商讨处理中美审计管控协作中的遗留问题。中美两国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而有效,彼此均有意愿处理矛盾和问题。最终的结果需要看双方的聪慧和初衷。至于那些被列入待定审计名册的公司,它们是否真的会在未来两年内暂停上市,取决于中美审计管控协作的进度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