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19日讯(记者 单盛群)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围绕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有行业专家认为,新政策的出台,将有效破解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热企冷”的现状,将产教融合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
除行业相关,持续出台的职业教育利好政策也引发金融市场热议。有资深投行人士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出台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鼓励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储备提供强大支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将迎来最强风口。”
政企联动助推产教“紧密对接”
《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等5方面19条政策措施。
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从央企、地方国企、实力突出的民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打造相关行业领域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
同时,《实施方案》提到,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