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601066)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下时间点看更看好产业化明确,且不断迭代进步的TOPCon,同时对HJT降本情况高度关注。组件溢价核心看效率差以及单瓦发电量增益,TOPCon导入双面POLY后,HJT对比TOPCon在线性衰减、温度系数上具有优势,对应3-4分溢价,但成本也比TOPCon高出2-4分。未来2-3年TOPCon设备投资回收期仍然领先,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TOPCon产品仍然是性价比最优的电池技术。
▍中信建投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光伏的本质是投资品,脱离成本去谈技术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新技术是否会导入大规模量产,核心驱动因素有两个:1)下游客户IRR是否有提升。2)制造企业设备投资回收是否足够快。
以TOPCon为例,在当前溢价下客户IRR优于PERC组件,同时TOPCon电池单瓦盈利1毛3-1毛4(当前情况下可能更高),设备投资回收期1年出头,引发产业大规模扩产,成为主流技术
而设备投资回收期一方面由设备投资决定,另一方面由产品单瓦盈利所决定(看产品溢价以及成本增幅),从这一结论来看,TOPCon和异质结当下差距大,不存在竞争关系。
组件溢价核心看效率差以及单瓦发电量增益,当下双方差距不明显。
PVinfolink数据显示目前HJT相对TOPCon组件溢价1毛以上,核心原因在于HJT当前供货量少,成本较高,且终端客户以海外高端客户为主,价格接受度高,因此表观价格较TOPCon高出不少,实质是成本高价格下不来,只能面对小众市场,不是主流。
从效率提升空间来看,两者差异很小,且TOPCon产业化进展更快。
但如果HJT能够大规模量产,相对TOPCon的溢价必然取决于两者的效率差以及单瓦发电量增益。
目前全银HJT效率略高于TOPCon,银包铜+0bb方案与TOPCon效率基本一致,且往后看2024年TOPCon导入双面POLY效率将达到26%以上,即使HJT导入电镀工艺,两者效率仍然在同一水平线上。长期来看双面TOPCon极限效率28.7%,HJT极限效率28.5%,因此HJT难以通过效率优势获得溢价。另外在单瓦发电量上,HJT温度系数、线性衰减更优,预计能带来3-4分溢价。